美國政府14日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美方此舉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嚴重影響美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對消費者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也將損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美國政府5月14日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征關稅。新措施將影響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其中,自2025年起,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增至100%,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將由25%增至50%。具體實施細則入下:
電動汽車(ev)
2025年開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100%。
電池,電池組件和零件,和關鍵礦物
2024年開始,電動汽車總用鋰離子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
2026年開始,非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
2024年開始,電池零部件的關稅稅率將從7.5%提高到25%。
2026年開始,天然石墨和永磁體的關稅稅率將從零提高到25%。
2024年開始,某些其他關鍵礦產的關稅稅率將從零提高到25%。
太陽能電池
2024年開始,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組件)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50%。
白宮最新聲明表示,拜登政府將保留其前任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并加大對其它商品的關稅力度。同時,該聲明還借口所謂“不公平做法”,渲染中國商品對美國經濟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一貫反對違反世貿規則單方面加征關稅,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發表談話,指出美方出于國內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復審程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產品加征的301關稅,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非但不予以糾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錯再錯。
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汪文斌13日還指出,美方一邊表示愿與中方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一邊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揚言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等加征高額關稅。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不僅同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共識背道而馳,也將損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方敦促美方不要一邊修路、一邊挖坑,切實為中美氣變合作和全球綠色轉型創造有利條件。
美國增加關稅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拜登政府的這一舉動,主要為防止中國在核心領域取得優勢,對美國構成戰略競爭的威脅。白宮在最新聲明中老調重彈,渲染中國商品對美國經濟安全構成巨大風險,尤其是電動汽車。聲明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采用大量補貼和非市場化做法,導致產能過剩風險巨大。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在2022至2023年增長70%,將威脅其他地方的生產性投資。
白宮在聲明中直言,此次行動是為確保汽車工業的未來將由美國工人在美國創造。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周一在被問及新征關稅政策時強調,拜登政府高度重視半導體和清潔能源等戰略產業,并認為美國必須在這些領域保持優勢地位。
“這將是未來幾十年內創造就業崗位和保障國家安全的基礎,在上述關鍵領域依賴中國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她表示美國政府的最新政策針對特定產業,而非對華廣泛地加征關稅,希望中方不會對此做出過激反應,即反制性措施。
除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外,白宮還宣布將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關稅稅率從7.5%提高到25%。
對于拜登政府渲染的威脅論,日本瑞穗銀行高級研究員、汽車行業專家唐金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指出,各國都對綠色低碳產業進行補貼以實現碳中和目標,但中國電動汽車競爭力的快速提升并非依靠補貼實現。
以比亞迪為例,該品牌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其垂直整合戰略以及自主生產的核心部件,這些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成本效益和技術優勢。
前英國商會中國事務顧問吳克剛也表示,國家間的產能不平衡是競爭力的地理差異,將其稱為產能過剩具有誤導性。從全球角度來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并未發生。
中國汽車工業的跨越式發展為世界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產品。吳克剛特別指出,中國公司具備以更優惠價格生產電動汽車的能力,可以幫助世界加快逐步淘汰傳統燃油車,同時節省納稅人補貼。
在美方試圖證明中國應該縮減清潔能源產業規模之際,拜登政府自身正盡可能增加可再生能源產品的消費,對華打壓態勢與拜登此前聲稱尋求中美“公平競爭”正相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美方出于國內政治考慮,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
談及加征關稅對中國企業將帶來的影響,一位汽車芯片供應商向界面新聞表示,短期來看對華半導體的影響不會太明顯。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國電動汽車和芯片產品此前并未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
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向界面新聞表示,對華征收關稅措施升級后,國產汽車公司試圖通過墨西哥等國家間接對美出口的計劃和可行性,可能會受到挑戰。
張君毅指出,美國試圖將制造業拉回本國,同時和中國進行經濟競爭意圖愈發明顯,未來可能帶動其他國家對中國提升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而造成中國商品赴美及其他一些地區出口環境的惡化,雖不樂見但不可避免。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需要在商業上進一步鞏固自身實力,拉動更多合作伙伴,持續做大做強。國家也會堅定立場,與更多伙伴合作,將WTO和其他合作協定互惠互利的精神延續下去。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提高關稅在即
馮德萊恩不給面子的行為并不令人意外。
文 | 柏恩
根據彭博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拜登將于美東時間5月14日宣布大幅提高針對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的關稅。預計關稅稅率將從現行的25%提高至100%,再疊加適用于所有進口至美國汽車的2.5%關稅,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將面臨102.5%的超高稅率。
同樣的困境在即將出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歐洲。
中歐之間日趨緊張的貿易關系并未隨著中國高層的訪法之旅而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5月8日,距離中法領導人在巴黎愛麗舍宮舉行會談僅兩天之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柏林表示:“我們不喜歡中國受補貼的電動汽車涌入我們市場。為了保護我們自己的行業,我們必須與之抗爭。”
馮德萊恩不給面子的行為并不令人意外。
一方面,自去年9月13日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的年度歐盟咨情演講中將矛頭對準中國電動汽車、并于去年10月正式開啟反補貼調查以來已過去8個月。根據歐盟《關于外國補貼扭曲歐盟內部市場條例》的規定,時性的反傾銷關稅措施將在調查開啟后9個月內、即今年7月開始實施。
另一方面,今年6月6日至9日即將舉行五年一度的歐洲議會選舉。對于在過去五年內通過新冠大流行、俄烏沖突、歐洲再軍事化等一系列措施,成為史上權力最大的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而言,對華貿易政策的強硬是其謀求下一任期的最有力籌碼。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