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20252856號建議答復的函。答復文件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發布,意見第9條“創新服務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業務”中提出:鼓勵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電力期貨,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貨品種體系;加強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應用,鼓勵金融機構按照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對企業給予支持。廣州市有關部門、電網企業將認真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等文件精神,推動分布式綜合能源主體直接參與電力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引導電力資源配置,推動綜合能源、新能源公平參與市場交易。
廣州市積極探索建設碳賬戶體系,此前印發《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業管理部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關于金融支持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依托“粵信融”和“穗碳”平臺探索建設廣州企業碳賬戶體系,通過培訓覆蓋全市11個區8萬余人次,截至2024年底注冊“碳賬戶”企業用戶6201家,2024年新增3938(同比增長174%)。“穗碳”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碳排放計算監測管理+第三方碳排放核查+企業碳效率評級+綠色金融+產業園區”全流程線上服務,提供綠色金融專區,入駐14家金融機構,上線102款金融產品,促成授信綠色金融貸款25.2億元。
詳情如下: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20252856號建議答復的函
胡德良等代表:
所提出的《關于加快推動綜合能源項目建設實施實現廣州市碳達峰目標的建議》(第20252856號)收悉。我委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白云區政府、廣州供電局、廣州市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管理部等單位進行認真研究辦理,經綜合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一、綜合能源項目建設總體情況
綜合能源項目是多種能源智慧組合、實現能源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的項目,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的重要項目載體。我市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我省支柱產業部署要求,將綜合能源項目納入廣州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
在政策方面,近年來,在《廣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部署規劃了綜合能源項目,出臺了廣州市綜合能源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支持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同時,指導有關企業發起組建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
在項目建設方面,建成珠江新城、大學城、從化鰲頭、知識城北起步區、番禺萬博商務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分布式區域綜合能源項目,金融城起步區、金融城東區綜合能源區域集中供冷系統建設有序推進。
二、關于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和用能單位碳賬戶的情況
目前,電力體制改革試點事權在國家、省兩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發布,意見第9條“創新服務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業務”中提出:鼓勵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電力期貨,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貨品種體系;加強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應用,鼓勵金融機構按照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對企業給予支持。廣州市有關部門、電網企業將認真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等文件精神,推動分布式綜合能源主體直接參與電力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引導電力資源配置,推動綜合能源、新能源公平參與市場交易。
我市積極探索建設碳賬戶體系,此前印發《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業管理部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供電局關于金融支持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依托“粵信融”和“穗碳”平臺探索建設廣州企業碳賬戶體系,通過培訓覆蓋全市11個區8萬余人次,截至2024年底注冊“碳賬戶”企業用戶6201家,2024年新增3938(同比增長174%)。“穗碳”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碳排放計算監測管理+第三方碳排放核查+企業碳效率評級+綠色金融+產業園區”全流程線上服務,提供綠色金融專區,入駐14家金融機構,上線102款金融產品,促成授信綠色金融貸款25.2億元。
三、關于財政金融稅收等情況
一是財政補助方面。市發展改革委印發《廣州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重點用能單位建設的能源信息管理系統,符合條件并經評定為甲、乙、丙等級的,補助資金標準分別為20萬元、10萬元、5萬元。
二是金融方面。金融部門推進“碳賬戶+碳信用+碳融資”碳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基于企業碳賬戶創新推出貸款利率與碳排放強度掛鉤的系列綠色金融產品,激勵企業主動持續降碳減排。
三是稅收方面。稅務部門通過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支持低碳綠色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目前,我市采取多項措施推進稅收政策落實。依托12366納稅服務熱線、辦稅服務廳等渠道,廣泛宣傳節能環保稅費政策措施,聚焦減稅降費各項部署要求,輔導企業正確核算、及時申報、準確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堅持把了解企業經營情況、開展精準輔導、推動政策落實等工作同步開展,積極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拓展非接觸式辦稅措施,簡化優惠事項辦理流程,大力推進稅費事項網上辦、掌上辦,符合政策條件的嚴格落實“申報即享受”制度,切實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四、關于節能改造的情況
我市正穩步推進綜合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積極開展建筑領域碳達峰研究。住建部門印發廣州市促進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發展資金支持實施辦法,對本市轄區范圍內具有良好社會、環境、經濟效益及引領示范效應的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和標準編制、科研項目進行資金支持,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補助。積極推動利用屋頂資源開展多場景分布式光伏開發與建設,實現企業使用電網電、光伏電的綜合能源利用,據了解,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累計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超過300萬千瓦,落成一批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如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屋頂光伏等項目。
五、關于新技術研發推廣的情況
我市高度重視綜合能源技術研發推廣及新興產業集群的推動建設。在創新平臺方面,由南方電網牽頭組建的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2024年底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設立國家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中心圍繞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高效率的規模化新型儲能技術裝備,聚焦電化學儲能(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超級電容)、機械儲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超導儲能、熱(冷)儲能、氫儲能等五大領域、十大方向本體技術,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高地,將有力支撐綜合能源項目及相關技術在廣州的產業化應用。在技術研發推廣方面,結合綜合能源推動“技術研發-中試-產業化”全鏈條落地,廣州供電局2024年構建200余項科技成果產品矩陣,形成共計120項成果與12家產業單位合作開展轉化實施。
在應用場景推廣方面,我市積極聯合新能源與新型儲能領域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等舉辦各類推介活動與專場宣講。3月27日,我委聯合廣州供電局等單位舉辦廣州市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應用場景推介活動分布式光伏建設專場宣講;4月15日,我委聯合有關單位在黃埔區舉辦廣州市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應用場景推介活動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會,會上智光儲能、融捷能源等綜合能源項目產品制造業企業介紹了產品研發和創新情況。
下一步,廣州市將按照國家、省的部署,持續推動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加強統籌謀劃、政策支持、重點項目儲備,尤其在應用場景推廣拉動產業發展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綜合能源等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水平。
非常感謝對廣州市相關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5年5月20日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