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園區,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各類園區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園區和企業減碳增效,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大力推進生態強企建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近零碳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零碳競爭力和綠色低碳發展高地,扎實服務碳達峰碳中和。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已建成 36個 近零碳示范區,積累了豐富的零碳園區建設經驗,將進一步開展零碳示范項目建設。在2025—2026年,建設新一批60個零碳示范項目。
標準編制
今年1月初,經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批準,由南方電網公司牽頭編制的《近零碳園區電力碳排放核算與評價》團體標準發布實施,率先在能源電力行業內定義零碳園區、近零碳園區、低碳園區,統一規范近零碳園區電力評價標準,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綠電綠證、綠色降碳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
集思廣益
6月25日,在2025年“全國低碳日”主題活動上,2025年“南網零碳杯”零碳園區解決方案大賽啟動。大賽以“零碳賦能未來”為主題,面向全球綠色低碳及相關行業領域的創新團隊和企業征集參賽項目。決賽將于10月底前舉行,計劃評選5個最佳零碳園區設計獎、2個最具商業價值獎、3個零碳技術創新獎。
“本次大賽旨在通過搭建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為推動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提出更多可實踐、可推廣的新方案、新模式、新技術,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南方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賽優勝項目還將優先對接南網綠能科技公司入孵轉化,對接南網私募基金公司獲取南網雙碳基金資金支持,并在新型電力系統國際論壇簽訂合作意向書。
南方電網經營區域相關實踐成果
↓↓↓
佛山順德川崎汽車產業園區
近零碳示范區
在廣東順德川崎汽車產業園區,近零碳建設成績亮眼,為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用能提供了示范。園區充分開發屋頂資源,建設規模1.9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系統,每年可供應195.17萬千瓦時綠色電能,并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模式,每年提供95萬千瓦時調峰電量。項目投產后,園區度電成本下降28%,整個運營期間預計可節約用電成本超1800萬元,在降本增效、環境保護方面的示范效益顯著。
此外,園區的能碳管理監控平臺可實時展示光伏年上網電量、各生產單元能耗、碳足跡等數據,為能源管理和成本監控提供決策依據。
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線路工區
近零碳示范區
在廣東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坐落著全國首個金級“碳中和”建筑——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線路工區零碳建筑示范大樓。
尋常建筑里常見的燈,在這座大樓里相對少見,但明亮度卻絲毫不受影響,其秘訣在于向天“借”光:
01
大樓四周布設了12套導光管,可將自然光引入地下車庫、樓梯拐角等暗處,滿足約1000平方米場地的日間照明需求。
02
大樓頂層和車棚則部署了裝機容量為273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年發電量可達26萬千瓦時,并通過直流供電,減少3%—5%的轉換損耗。
大樓的零碳技術不止如此:
開啟式側窗循環通風,減少20%冷負荷;墻體增加保溫涂層,減少7%冷負荷;采用高效水冷中央空調系統,壓縮機耗電量降低超5成……
在應用一系列節能技術的同時,大樓還通過采購綠電、購買綠證的方式,實現全綠色用電、全零碳運行。
貴州貴安南方能源大數據中心
近零碳示范區
在大數據中心,即使上萬臺服務器晝夜不停運轉,漫步其中仍有絲絲涼意撲面而來,這得益于氟泵空調、浸沒式液冷和封閉冷熱通道的設計——氟泵空調發揮當地氣候涼爽的天然優勢,進行自然冷卻制冷;浸沒式液冷采取將服務器浸沒在冷卻液的方式,充分移除熱量;封閉冷熱通道則通過隔離進出風通道,減少冷熱氣流混合,降低冷量損失。在這套“組合拳”的助力下,年節電量超2772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850噸。
與此相同的還有智能照明、園區綠化、低導熱保溫材料、余熱回收等一系列節能降碳措施。一筆節能賬算下來,成功將大數據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PUE)降低至1.19,相較2016年以前平均PUE值2.2的水平,實現了近46%的降幅。
云南電網計量中心近零碳示范區
近期,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計量中心憑借其近零碳示范園區的創新實踐,通過南方電網公司驗收,并榮獲優秀評級,成為南方電網首個獲得“碳中和認證”的計量中心。
在該示范區,每一個細節都踐行著綠色、低碳運營的理念:
充分利用建筑空間,建成“屋頂光伏+太陽花+風機”新能源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達123.6千瓦,并配套2套50千瓦/100千瓦時儲能系統,實現光、儲、充協同運行。
園區作業叉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配備360千瓦充電樁,大幅降低交通碳排放。
采用全電廚房、太陽能+空氣能熱水系統、太陽能路燈等綠色設施,最大限度減少化石能源消耗。
在計量中心辦公大樓里,超大的LED顯示屏上實時躍動著園區當天的用電量數據,以及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的監測數據。“這是計量中心自主研發的‘園區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猶如一個睿智的‘碳管家’,該系統涵蓋能源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大屏展示系統,集成充電樁、光伏、儲能、用電量的數據監測和碳排放核算,可以實現數智化碳排放精準核算、管理。”計量中心數據及系統監控分析員劉婉媛介紹。
深圳福田供電局近零碳示范區
這是南方電網公司首個集“光儲直柔”、數字孿生技術于一體的近零碳示范區試點項目。通過集建筑“光儲直柔”、用電感知與負荷側柔性調節為一體,以及車網互動、超充、數字孿生、碳排放監測管理等技術應用,成功打造了城市中心區新型電力系統技術的綜合示范,每年可節約42萬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9噸,相當于植樹1萬棵。
廣西桂林漓江核心景區
近零碳示范區
在桂林北部山區,一臺臺風機矗立山間,巨大的葉片隨風舞動,將清潔的風電能源輸送到電網之中,為漓江兩岸的璀璨燈火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綠意”奔涌,陸上風電已成為桂林電網中的主要電源之一,風電裝機容量約252.7萬千瓦。超1000艘漓江排筏實現“油改電”,噪聲、尾氣、油污滴漏等污染不再,每年還能降低63%能耗成本,減少碳排放2493噸,真正實現“零碳”游漓江。
海南省充換電一張網近零碳示范基地
近零碳示范區
在海南省充換電一張網近零碳示范基地,“風光儲充放”新型充電系統加速構建,“綠車用綠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截至目前,超270家充換電設施運營商接入海南“一張網”平臺,全省公共充電樁平臺接入率達到100%,基本實現“一個APP暢行全省”。
海南瓊中抽水蓄能電站
近零碳示范區
作為海南島上唯一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海蓄電站裝機容量60萬千瓦,每年發電量可達10.02億千瓦時,可為海南節省火電標煤耗16.31萬噸,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2.7萬噸。為配合海南近年來成倍增長的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消納,海蓄電站機組的運行方式已從傳統的夜間抽水、日間發電模式轉變為日間抽水支持新能源消納。
樓宇能源綠色化、棄水發電綠色化、交通出行綠色化、運營管理綠色化……海蓄電站自2023年上半年開始全面推動近零碳示范區建設,以“四維降碳、新能源+”為主題,通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優化通風空調系統運行方式,加裝屋頂分布式光伏,系統性地推進電站降碳。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