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累計輸送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大關,達到102.516億千瓦時。作為川西高原通往成渝負荷中心的能源“大動脈”,該工程持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自2024年底投運以來,這一國家重點能源項目將甘孜等地的水風光清潔能源高效輸送至成都、重慶等核心區域。特別是在今夏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川渝特高壓工程為保障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穩定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川渝特高壓工程是我國首個高海拔特高壓交流工程,起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線路途經雅安、眉山等8個地市(區),全長超過600公里,最高點海拔接近4800米,沿線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工程建設與運行維護難度極大。
為確保電網運行安全,國網四川超高壓公司聚焦甘孜、天府南、成都東3座1000千伏變電站,建立起一套以“核心設備—重點監控—智能巡檢”為特征的精細化運維體系。變電站首批自主研發設備運行平穩,已實現每日特巡、關鍵節點實時監測,并通過智能識別、預警聯動、遠程決策等手段,提升運維質效。智能化手段的應用使每位運維人員日均巡視時間減少約4小時,整體效率提升超66%。
針對持續高溫帶來的用電高峰,運維團隊全面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并常態化開展“無預警、無腳本”應急演練。通過“3分鐘專家會診機制”和“兩級應急梯隊”建設,顯著提升了突發情況下的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
隨著電力需求持續增長,特高壓在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綠色轉型中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川渝特高壓工程的安全穩定運行,將持續為我國西電東送和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