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規模最大跨經營區市場化電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億千瓦時來自廣東、廣西、云南的電能,將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經營區電力交易進入常態開展新階段。這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初步建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此次交易由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聯合組織,其中廣東送福建電量8.92億千瓦時,云南、廣西分別送華東電量6.26億千瓦時,首次實現迎峰度夏期間閩粵聯網工程全時段以200萬千瓦滿功率從南方電網向上海、浙江、安徽電網送電,在近期全國電力負荷創新高的情況下提供電力支撐。
此次交易進一步推動跨經營區電力交易組織、結算流程、平臺協同等環節高效銜接。上海、浙江、安徽根據負荷特性錯峰提報購電需求,實現保供效益最大化,廣東、廣西、云南積極響應保供需求,根據通道空間足量達成交易,共同構建“多買多賣”競爭格局。“此次交易送受范圍更廣、規模更大、主體更多,將在迎峰度夏期間發揮電力保供作用,推動電力資源在全國更大范圍優化配置。”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市場交易一部主任湯洪海介紹。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基本構建了多層次多品類多功能電力市場體系,電力生產組織方式逐步由計劃向市場轉變。2024年,國家電網經營區跨省跨區交易電量超1.5萬億千瓦時,較2016年翻了一番。
我國已開展多輪次跨經營區試點電力交易。今年3月,廣西5270萬千瓦時綠電送入上海;6月,華北、東北、西北和蒙西地區共3095萬千瓦時綠電送入廣東。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這是兩網互濟交易重要的政策基礎。“跨經營區電力交易是實現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目標的關鍵路徑,有利于釋放市場競爭活力,提高電能利用效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說。
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需要統一的市場基礎規則。“跨經營區電力交易在多層級電力市場體系中承上啟下。此次交易驗證了電網互聯對于資源高效配置的支撐作用,也建立了不同市場運營機構間的銜接機制。”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姜楠說。
目前,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通過江城直流、閩粵聯網工程進行大規模電力互濟,共有11個省份參與跨經營區電力交易。“我國各地資源稟賦和用電負荷特性不同,跨經營區電力交易規模和覆蓋范圍將持續擴大,在電力保供、促進新能源消納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湯洪海表示。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