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廣袤大地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海正以驚人的速度,書寫著綠電與算力融合的"高原奇跡"。
最新數據顯示,青海省綠色算力規模從2024年年初的370P(即PFLOPS,每秒執行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增長至今年6月的1.5萬P,增長近40倍。
在國家"東數西算"戰略的引領下,我國正加速推進算力與綠色電力的協同發展。
2023年7月,國家發改委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的發展目標,并鼓勵東西部地區"結對子"的協作機制。
《環球零碳》去年發布的《AI 改變能源——智算如何引領新型電力系統》報告就曾指出,我國智算用電與綠電資源存在明顯的區域錯配。
一方面,受風光資源等限制,浙江、上海、北京等智算優勢明顯的省市面臨"算力強、綠電弱"的挑戰;另一方面,我國中西部綠電大省卻時常遭遇風光資源利用率不足的尷尬。
因此,智算中心的建設,應當充分利用不同區位的清潔電力——而這正是西部資源大省從“高綠電”向“高智算高綠電”遷移的機遇。
來源:未盡研究,環球零碳
今年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進一步指出,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和算力樞紐節點協同聯動,把綠色電力轉換成綠色算力。
同時,該政策還指出,支持綠電資源豐富的非樞紐節點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
比如青海雖然未被列入“東數西算”八大樞紐,但憑借清潔能源豐沛,青海電價長期保持在全國最低水平,“算電協同”優勢突出。
青海海拔高,氣候干燥、冷涼、潔凈,常年干燥度2.38,平均氣溫3.9攝氏度,數據中心可以實現全年314天自然冷卻,制冷用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
據《人民日報》報道,在青海投資算力,投資成本大概要少20%,運營成本降低30%,投資回報年限縮短2年,青海是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天然良港”。
如今,青海作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示范區”,正在“綠電+算力”的賽道上一騎狂奔。
01 風光天賜:綠電發展“開掛”
AI的盡頭是算力,算力的盡頭是電力。而青海不僅是地理上的高原,也早已是全國清潔能源產業的高地。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水資源理論蘊藏量位居中國第五,太陽能年總輻射量位居中國第二,風電技術可開發容量位居中國第四,新能源開發可利用荒漠10萬平方公里。
2024年,青海電力總裝機突破71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達94.6%、70%,均居全國首位,綠電占全社會用電比重達已經達到77%。
《環球零碳》去年發布的分析報告也顯示,預計到2035年,青海省的省級電碳因子將會是全國最低的。
然而,在新能源裝機量飛速增長的同時,綠電利用率的波動下降卻成為了問題,這“潑天的綠色能量”使不上勁兒。
7月2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了全國各地的風光發電利用率數據,西部風光富集區1—5月持續走低,尤其光伏發電利用率除寧夏外均不足90%。
來源: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
電網消納“吃力”,導致多個主要綠電供給地區利用率難以達到國家相關文件規定的“放寬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在這個當口,青海省決定緊抓機遇,利用“綠電”的天然優勢,主動承接“東數西算”“東數西存”“東數西訓”,同時進一步提升綠電消納能力。
“東數西算”的邏輯建立在算力任務可以在不同的數據中心和算力集群之間進行調度,通常以分布式計算和云計算技術實現。
這種調度由于其成本低于能源運輸和電力輸送的成本,數據可以高通量傳輸到綠色電力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行多點處理。
算力需要價格優惠的綠電支持,而青海大把的綠電需要消納,把東部的算力需求調到青海來計算,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青海省在去年3月印發的《青海省促進綠色算力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中特別強調,依托青海清潔能源資源優勢,綠色算力產業用電要實現80%以上綠電用能保障。
02 能力重構:從瓦特到比特
青海的綠色算力革命,本質上是技術革命在重構能源邏輯。
為了進一步推動“電算協同”,青海決心為綠色算力產業提供綠電溯源服務,同時,支持綠色算力企業參與綠電、綠證交易,確保每一度綠電可追溯。
去年7月,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正式上線,旨在為政府和算力、發電、用電企業提供電網安全監控、清潔能源集中監控、對綠電進行溯源等服務。
圖說: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大屏
來源:人民日報
目前,青海綠色算電融合調度中心已全面接入青海省三大運營商和青海大學等5家算力中心的算力資源數據,實時監測1.7萬臺通算、智算和超算服務器。
根據綠電溯源結果,青海綠色算電融合調度中心可以給用電企業出具綠電使用證明,用于“碳足跡”認證。
在政策引導下,2024年該省算力企業電力采購額同比增長18.9%,2025年1至4月再增長15.7%,“綠電+綠算”協同發展強勁勢頭。
此外,青海還提出,在綠色算力產業領域按照“以荷定源”的原則,支持鼓勵“沙戈荒”大基地項目與綠色算力產業項目協同開發。
眾多國央企和上市企業也開始競逐“綠電+智算”賽道。
去年12月,由國家電投和中國移動聯合開發的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項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啟動,是青海省“新能源+算力”融合發展的標桿項目。
項目規劃部署5000個標準機架,應用構網型儲能技術,首次實現離網型智算供電網的慣量響應與過載能力,預計年供電量1.26億千瓦時。
據青海日報報道,微電網模式可使電費成本降低約50%,整體運營成本減少15%。
今年4月,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微電網項目全容量并網,將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系統與算力基礎設施直接耦合,綠電直供智算中心,年均可供電1000萬千瓦時。
03 搶抓風口:百億投資簽約
202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工信部、國家數據局、國家能源局聯合批復青海為全國首個“綠色算電協同發展示范區”,政策紅利加速釋放。
青海錨定“1+2+N”發展布局:以西寧為核心、海東為副中心,海南藏族自治州打造“水光風儲算”一體化示范區,海西州建設“源網荷儲”離網智算基地,配套出臺多項專項政策。
2024年3月底,青海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到今年已經舉辦了兩屆,總投資金額將近300億。
第一屆推介會結束后,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微電網項目、柴達木綠色微電網算力中心項目陸續啟動,持續發揮帶動效果。
截至目前,中國一大批綠色算力項目落地青海,特別是阿里云、京東云、百度云、金山云等頭部企業進駐,初步形成了集聚態勢
在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上,8個綠色算力項目現場簽約,項目總金額達203億元,較上一屆增長64.9%。
=
圖說: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
來源:西海都市報
其中,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投資的“新華三圖靈小鎮項目”以42億元的投資額位居榜首,擬建設10000P規模的綠色算力中心,并布局大模型訓練中試場,打造“青海圖靈小鎮”。
據規劃,青海將力爭到2027年算力規模超10萬P,2030年突破20萬P;同時構建一體化算力網西部“試驗區”,聯合甘陜寧新探索區域協同調度體系,承接東部算力需求。
據青海省政府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青海信息傳輸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6倍,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投資已增長6.7倍。
海東知合佳雙萬卡算力集群項目、西寧市裝配式綠色算力設施(1期)建設項目等算力項目建設加速,帶動信息傳輸服務業投資快速增長。
04 資源大省競逐“綠電+智算”賽道
“青海模式”是我國西部大省搶抓“綠算”賽道的一個縮影。
除了青海之外,作為西部算力承接樞紐的內蒙古樞紐、寧夏樞紐、甘肅樞紐、成渝樞紐、貴州樞紐紛紛發力。
截至今年一季度,內蒙古算力規模達12.6萬P,其中智算11.6萬P,規模居全國第一;同一時間,內蒙古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38億千瓦,也居全國首位。
今年一季度,內蒙古樞紐節點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內,數據中心綠電使用占比高達84.57%。
而寧夏更是早早地提出了到2030年“打造中國綠色算力之都”的口號。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張雨浦強調,要用足用好寧夏氣候適宜冷涼干燥、地處中心時延最佳、電力豐沛綠電充足、西部政策要素齊全、企業集聚產業集群“五大優勢”
截至2025年4月,全區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9個,在建項目25個,標準機架數突破14.2萬架。
在甘肅樞紐,則由省屬骨干企業甘肅電投集團打樣,探索新能源就近供電、聚合交易,通過培育壯大數據信息產業,進一步提升綠電就地消納能力。
2024年底,由甘肅電投集團建設的紫金云機柜上架率達到90.4%,實現100%綠電消納。
四川省、貴州省也發布政策文件,提出統籌綠電綠證資源保障智算中心供給,推動擴大智算規模。西部資源大省因地制宜重構“算電協同”能力稟賦,是優勢也是趨勢。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